首页
专业一览
校园图库
视频小站
新闻动态
云南新西南技工学校
全站
搜索
个人中心
11
全部商品
个人中心>
文章详情
刘振华的故事:技术改变命运,工匠精神永驻
2024-08-07
刘振华
的故事:技
术
改变命运,工匠精神永驻
在云南省石林县鹿阜镇,有一位名叫刘振华的人,他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听闻的人。刘振华是鹿阜镇土生土长的农民,他的名字虽然普通,但他的人生却充满了不凡的色彩。
2008年,刘振华做出了即将一个改变他全家命运的重要决定。他把两个儿子送到了云南新西南技工学校,刘永祥学习摩托车维修,刘永源学习汽车维修。那时候,摩托车是村民们主要的交通工具,修车行生意火爆。儿子们学成归来后,刘振华和他们一起在镇上分别开了一家摩托车维修店,和汽车修理店。生意红火,收入稳定。然而,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展,店里人手和技术都变得捉襟见肘。
为了让店铺生意更上一个台阶,2009年,刘振华带着老婆杨丽学一同来到云南新西南技工学校进修。刘振华继续深造摩托车维修,而他的老婆则选择了学习面点制作。在校学习期间,刘振华遇到了学校里许多基层技术员出身的老师们。这些老师不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,更深知农村学员的具体需求和挑战。针对刘振华的情况,老师们量身定制了学习方案和经营策略,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术,从修车技能到经营管理,老师们倾囊相授。刘振华虽然以前是个农民,但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,他不仅掌握了摩托车维修的技术,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经营修车铺。
进修结束后,刘振华的老婆杨丽学在镇上开了一家糕点店,手艺精湛,糕点美味,吸引了不少顾客。老刘则继续和两个儿子打理摩托车维修店,生意蒸蒸日上。年收入一度达到20万元左右。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,这是质的提升。刘振华通过不断提升的技术和对邻里乡亲的热情服务,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。
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,老式摩托车逐渐被新款摩托车和电动车取代,维修店的生意也开始走下坡路。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,两个儿子决定转行,他们各自开设了自己的汽车修理厂。刘振华虽然年过六十,但依然选择坚守在村口的维修店,他知道这家店不仅是收入的来源,更是自己对家乡的一份承诺。
刘振华的维修店不再只是修理摩托车,还开始销售物美价廉的电动车,并为村里的亲朋邻里提供维修服务。老刘用心经营,他的店铺依然是村民们出行保障的重要依托。无论是刮风下雨,还是严寒酷暑,老刘总是在店里忙碌,为每一位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。
刘振华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奋斗史,更是技能改变命运的生动写照。通过在云南新西南技工学校的学习,刘振华一家不仅提升了生活水平,还在村里赢得了尊重和赞誉。老刘的工匠精神和对技艺的执着追求,成为了村里年轻人的榜样。
如今,年过六旬的刘振华依然坚守在他的维修店里。他的手艺依然精湛,他的服务依然周到。他常说:“我这一辈子,就愿意为乡亲们的出行保驾护航。”老刘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职业的热爱,更是对家乡的一份深情。他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匠人精神。
刘振华的故事告诉我们,技能不仅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,更能铸就一段传奇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刘振华将始终坚守在他的岗位上,为乡亲们的出行保一份平安。这份工匠精神,将在鹿阜镇的土地上,永远传承下去。
分享
发表评论
登录评论
匿名评论
提交
提交